智能传感器破局中国物联网

创工品   2022-08-17

 智能感知时代,智能传感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
       在万物互联时代,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NB-IoT网络,形成了最为活跃的物联网应用市场。但与此同时,我国在物联网传感器方面有待突破。

       目前我们最缺乏的是感知能力。中国的物联网经历了多年发展,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应用领域,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,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不足。

       在物联网各项基础技术中,感知技术是物联网的根底和核心,同时也是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最大瓶颈。

 

物联网需要智能传感器

      “IC与MEMS的集成与融合,是传感技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,特别是高档传感器、智能传感器。”专家如此表示。

        在全球信息技术跨界融合加速,万物互联的时代,智能传感器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,被视为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之一。

        传感器技术历经了多年的发展,大体可分为三代:

        第一代是结构型传感器,利用结构参量变化来感受和转化信号;

        第二代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固体型传感器,这种传感器由半导体、电介质、磁性材料等固体元件构成;

        第三代传感器是智能型传感器。

        智能传感器具有信息采集、信息处理、信息交换、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,是集传感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微处理器、驱动程序、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。

        智能感知时代,智能传感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2019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了347.6亿美元,受全球市场不断上涨的需求刺激,专家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有望超过900亿美元。

        物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起,推动传感技术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、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转变,大平台、大生态主导核心技术走向态势明显,并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布局的战略高地。

       目前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主要有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、工业电子和医疗电子四大领域。

       在政策和市场驱动下,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趋于完备。设计、制造、封测等重点环节均有骨干企业布局。国内智能传感器技术研发已经初步开展,同时一些科研机构已建立起智能传感器中试服务平台,助推我国产业创新发展。与此同时,核心技术缺失、产品有效供给不足、技术创新能力不强、科研生产与应用不协同等问题仍然有待突破。

返回
苏ICP备2020058259号-1
联系电话:  18915587680  (同微信)
版权所有©2006-2021 苏州创工品新技术服务有限公司